攻略

始于热爱向阳生长 “Z世代”灵活就业的“得与失”

  • 时间:2021-12-02 15:38:11

  中新网杭州12月1日电(记者 奚金燕)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随着数字经济的兴起,种草博主、网络写手、带货主播等岗位已逐渐成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新选择。

  逐浪时代的“Z世代”,从兴趣出发,把热爱做成事业,奔赴星辰大海。他们是“灵活就业”人员,是不被定义的年轻人。在没有职场内卷和职业焦虑的状态中,他们如何寻找属于自己的职业认同?面临哪些困境?又带来了哪些新的启示?

  主动择业 灵活创造

  近年来,新经济蓬勃发展,各种新型就业形态不断涌现,外卖员、快递员、网红主播、网约车司机等职业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短期、临时、批量的“灵活就业”模式应运而生。

  特别是在2020年疫情后,“灵活就业”行业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么,如何界定“灵活就业”的概念?这个群体具有哪些特征?

  据了解,“灵活就业”一般指自雇的、临时性的或非正规的就业模式。据浙江省社会学会会长杨建华介绍,浙江省的“灵活就业”人数大概在1100万左右,占该省就业人数的28%。

  杨建华表示,“灵活就业”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的“灵活就业”人员,包含摆地摊的小商贩、家政清洁工等;另一种新兴的“灵活就业”人员,如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与互联网经济息息相关的岗位。就业者也以“95后”“00后”为主,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创造性,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快速响应并进行改变。

  一台手机,一块INS风的背景布,一个带补光灯和360度旋转云台的单机位三脚架,这是新手博主帆帆(化名)的“创业”装备。

  来自重庆的她,经历五六次的求职碰壁后,在杭州做起了测评类的博主。她语速极快,相当于普通视频的两倍速,一个三分钟的冬季羽绒服“干货”测评,她的功课做了足足10页A4纸,正反面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笔做了标注。

  网友“页码菌”(化名)是一位新媒体从业人员。刚开始,她做过宠物博主,做过美妆博主,都没有成功,最终爱看小说的她自己开始写网络小说,一般一天能写6000~7000字,写完一部会给自己放假一段时间。

  显而易见,数字技术构建新的产业生态,形成更强大的创新活力,也吸引了大批大学毕业生躬身入局,寻找到一份更加鲜活、有趣、弹性、灵活的工作。

  始于热爱 忠于选择

  自由、热爱、梦想,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反复听到的三个词。

  网友“毛毛鱼”(化名)曾在一家国企实习,在即将转正的时候,他放弃了这份被父母寄予了厚望的工作,做起了电影解说主播。他说:“这是我真正热爱的工作,电影教会我的,比生活多得多。”

  他从大一就开始把自己看过的电影,以短视频解读的方式,传到各大平台。尽管他有数十万的粉丝,父母仍然不认为这是一份“正经”的工作。毕业后,他尝试与父母和解,进入一家大型国企实习,但最终他还是希望能做自己喜欢的事。

  和网友“毛毛鱼”不同,主播“三个果果”(化名)在杭州念完大学后,回到老家开了助农直播,把家乡的新鲜水果和当地的特产进行重新包装,以直播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自己的家乡。

  她的举动得到了家人的一致支持,这也是她回家乡最大的动力和安全感所在。“我希望可以有更多的同龄人,也可以像我一样,得到家人的支持,回到老家,能有适合自己的工作。”“三个果果”说,总有人希望回到家乡,用新的方式,让家乡成为年轻人美好生活的向往。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和他们一样选择自由职业的大学毕业生不在少数。目前,中国灵活就业者接近2亿人。其中,大学毕业生在其中的占比持续攀升。而就业的类别,也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细分。

  政府给力 政策发力

  “灵活就业”成了吸纳就业的蓄水池,但也面临一些困境。

  杨建华告诉记者,“灵活就业”人员的特点是“一高三低”,“一高”是指高风险,“灵活就业”人员由于没有跟任何单位机构签订劳动合同,一旦出现劳动纠纷,或受伤、生育等情况,就没有保障,需要自担风险。“三低”是指低学历、低收入、低保障。

  杨建华认为,人社部门可以为低学历的“灵活就业”者提供更多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

  记者注意到,大部分“灵活就业”人员每月收入不稳定,一般按照接单或项目来分配薪酬,很容易产生工资纠纷等问题。杨建华建议,立法部门应把“灵活就业”看作是一个就业的重要的部分,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促进和保障“灵活就业”行业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

  此外,杨建华还建议人社部门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的各项权益保障制度,如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促进灵活就业规范运作,同时也确保“灵活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保障。

  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从推动新职业发布和应用、开展针对性培训、优化人力资源服务、维护劳动保障权益、加大对困难灵活就业人员帮扶力度等方面,明确加强对灵活就业保障支持。

  如今,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和企业积极响应贯彻,开启了用工模式的改革。浙江也推出11条扶持政策支持“灵活就业”,为灵活就业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为从业者吃下一颗“定心丸”。(完) 【编辑:叶攀】

关键词:

推荐内容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东教育装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41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